1. 合法合規:正規的配資炒股平臺必須具備合法的金融牌照,符合監管要求,并接受監管機構的監督。投資者可以通過查詢相關機構的官方網站或咨詢機構的客服來確認其合法性。
一波三折上市路
審核收緊后,背靠上市公司的擬IPO企業可謂“大樹下好乘涼”。
10月29日,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日順”)主動撤回了IPO申報材料。
作為海爾集團旗下的重要供應鏈子公司,日日順并不擔心自己的前途。
同日,海爾集團將其所持有的日日順表決權委托給海爾智家(600690.SH),后者就此控制了日日順、實現并表。
在10余年前,日日順就曾是海爾智家的控股子公司,但2018年海爾集團為了推動業務的協同性,便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將其置出。
隨著此次日日順再度回到海爾智家的懷抱后,或許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海爾智家的供應鏈效率。
不過海爾智家的業績仍面臨一定的壓力。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73.49億元、47.34億元,其中收入同比增長了0.47%,較去年同期放緩了5.65個百分點。
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持續落地,能否提振海爾智家的業績,市場正在持續關注。
01
二度并表
日日順的IPO之路,充滿了坎坷。
2021年,日日順在中金公司、招商證券的保薦下向深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但期間因為招商證券被立案調查而遭遇審核中止,兩輪問詢后最終在去年5月順利通過上市委的審議。
但至此之后日日順未再向證監會提交注冊材料,IPO陷入停滯,再無下文。
信風(ID:TradeWind01)向日日順求證此次主動撤回IPO的主因,但截至發稿前暫未收到回復。
接近海爾智家的人士則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海爾智家)考慮戰略上和整體運營有日日順這一環非常重要,希望日日順還是能跟智家一起發展。”
根據海爾集團安排,所持有的日日順表決權將被委托給海爾智家,后者將就此控制日日順56.4%的股權。
至此,海爾智家也將實現對日日順的并表。
這是日日順二度被并入海爾智家體系內。
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的8年時間,日日順一直是海爾智家的并表子公司。
但2018年海爾集團以其所持有的青島海施水設備有限公司51%股權向海爾智家置換了日日順的部分股權后,后者也就此單飛。
彼時海爾智家認為對置入的凈水與熱水器業務等進行整合管理,有利于實現戰略協同,置出物流業務則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和高效利用,從而提升整體經營效率。
從收入結構來看,海爾智家及其關聯方等在內的“海爾系”均是日日順的重要客戶。
日日順主要向B端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基礎物流等服務,2020年至2022年來自“海爾系”的收入分別為46.5億元、52.52億元和53.16億元,占比在3成左右。
IPO過程中,日日順與關聯方的緊密聯系曾一度成為監管關注的焦點。
上市委會議上,監管層曾要求日日順說明“是否對關聯客戶存在重大依賴,是否具有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
隨著此次日日順IPO折戟后,另一家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SZ)分拆供應鏈公司上市或許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2023年7月,美的集團宣布分拆主營供應鏈服務的安得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得智聯”)主板上市,并于當年12月遞交了IPO輔導材料。
截至今年10月15日,安得智聯已經完成3期輔導。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作為安得智聯的IPO輔導機構,中金公司在3期輔導材料中指出,安得智聯從美的集團等關聯方所獲得的收入仍存在占比和絕對金額過高的情況。
02
等待“換新潮”
此次并表對于海爾智家的業績提振效果有限。
2022年,日日順的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8.47億元、5.53億元,這和同期收入2614.28億元、歸母凈利潤165.97億元的海爾智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不過日日順再度回到海爾智家的懷抱,在一定程度上或許也可以提高二者的運營效率。
海爾智家認為,此前二者在合作模式方面以成本加成方式定價,未能根據多變的產業和用戶需求應用彈性的定價機制。但隨著此次并表后,海爾智家國內零售轉型變革和海外品牌本土化能力升級將在物流環節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同時此次并表也有利于減少關聯交易規模——2023年,海爾智家向日日順及其子公司采購60.12億元的物流等各項服務。
今年以來受到消費需求走弱的影響,海爾智家的業績備受挑戰。
2024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的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29.71億元、154.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17%、15.27%。
今年第三季度收入為673.49億元,同比增長了0.47%,較2023年同期放緩了5.65個百分點。
這或許略低于市場預期,10月30日收盤海爾智家的跌幅為2.06%。
但家電行業的政策面有所升溫。
今年8月,商務部等4部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完善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補貼的品種和標準,并要求各地方優化補貼方式和審核流程。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全國約386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產品超520萬臺,享受46.7億元中央補貼,帶動銷售額超243億元。
但海爾智家的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仍不及去年同期。
對此,接近海爾智家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終端的零售從9月開始逐步恢復,但行業恢復還需要一個過程。”
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為6144億元,同比下滑0.2%。7、8月零售額同比增幅并不顯著,但9月達到28.6%。
家電業回暖跡象愈發明顯后,海爾智家的業績有望在第四季度迎來反轉。
但從往年的業績來看,第四季度一直是海爾智家的“淡季”,占比不及第三季度,“以舊換新”政策能否提振業績,仍待觀察。
盡管收入增速放緩,但海爾智家的第三季度仍實現了47.34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3.15%。
這離不開海爾智家對銷售費用的優化,今年第三季度為101億元,同比下滑了2.82%。
隨著日日順的并表后配資炒股經驗,海爾智家提效在望。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永華證券觀點